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

ok138cn太阳集团529举办“汉字‘六书’中的画面感和运动感”主题讲座

作者:时间:2023-10-27点击数:

2023年10月25日下午,ok138cn太阳集团529在晴川剧场成功举办主题为“汉字‘六书’中的画面感和运动感”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罗积勇教授主讲。罗积勇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担任我校ok138cn太阳集团529常务副院长、晴川书院副院长。参加讲座的人员为ok138cn太阳集团529全体新生及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师生。

讲座02.jpg

首先,罗积勇教授指出,汉字历经数千年,字形几经演变,从甲骨文、金文到篆书,都还保存象形指事、会意形声的特征,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主要根据小篆字形解说9000多个汉字的形义关系,是我们认识甲骨文、金文的桥梁。罗教授首先精选古文字字例,回答了何谓“六书”这个问题。其所举汉字,均展示其最初字形,通过对它们的分析,现场师生充分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。例如,“牛”“羊”“儿”等象形字体现了先民善于抓住所表现事物的突出特征,在“力”“自”“行”等汉字的创制中,先民使用了“以具象表抽象”的方法;“本”“末”“上”“下”等指事字,则结合了直呈和标记两种表现手法。

主讲03.jpg

罗教授说,“会意”在六书中十分重要,独体象形表达不了的意思,通过两个或多个初文的结合,往往能使人豁然开朗,不但能明白造字之用意,而且能了解先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。例如,“艺术”的“艺”,原本就是人执树苗栽种于土中,启示我们:任何艺术都非空中楼阁,而是深深植根于土地。会意字的字形在笔画化之后,其原初的构图意蕴往往会模糊,引起后人疑惑,如规则的“则”为何从“贝”?罗教授告诉大家,这个“贝”由“鼎”讹变而成,古代法规、家训常刻于鼎。又如“射”为何从“身”?罗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该字的甲骨文、金文和石鼓文,原来“身”是由“弓”讹变而来。罗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,古文字不是靠猜出来的,而是结合汉字后世形体特别是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形体,通过分析归纳众多用例,科学地识读出来的。罗教授希望以后大家学习任何课程,都要存有这样的实事求是的精神。

然后,罗教授介绍了假借字和形声字产生的原因,并借助某些字,指出了其对今人的启示。例如,在讲假借字“荷”与“何”的关系时,他带领同学们背诵了陶渊明《种豆南山下》一诗,告诉大家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道理;在讲形声字“尝”字时,他引用了《礼记》中的话语“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”,并鼓励同学们探索未知,勇于尝试;在讲“传”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时,罗教授强调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,并与大家一起重温了习主席的教导。在这一部分最后,罗教授简单介绍了“转注”造字法及其争议。

接着,罗教授介绍了“六书”中所举的古文字大多具有画面感,少数体现运动感,并列举了更多具有运动感的汉字,如“耑”(端)的生机勃勃,“荣”的枝头怒放,“尊”的自我提升,“和”的众音相协,“竞”的甩膀迈步、力争上游。欣赏这诸多的汉字,不但能体会到动感十足,而且能得到启迪,受到鼓舞,增强文化自信,激发在未来的学习中攻坚克难的斗志。

最后,罗积勇教授给在场师生送上良好的祝愿,大家也对这场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。通过此次讲座,在场师生丰富了汉字知识,增强了文化自信,获得了有益启示。本次讲座不但是一场“古文字”盛宴,更是一场美育和德育教育大课堂。希望广大师生能够深挖汉字的魅力,从汉字中获得艺术灵感和精神食粮,最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
Copyright © 2017-2023   ok138cn太阳集团529(中国)有限公司   鄂ICP备10004916号   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  邮编:430204

Baidu
sogou